欢迎您访问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解决方案Solution

咨询热线13296697221

光缆普查(找光缆)

来源: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   发布日期:2025-10-27

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 “神经网络”,支撑着通信、能源、政务等关键领域的稳定运行。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已实现跨越式增长,形成了覆盖城市地下、山区沟壑、河流湖底、架空杆塔等多场景的复杂网络。仅电力行业的省网管道伴行光缆,单一作业区的覆盖里程就可达数百公里,而通信行业的光缆网络更是延伸至城乡每一个角落。这种规模化铺设使得光缆查找的工作量呈几何级增长。

光缆的铺设环境堪称 “无孔不入”,不仅面临城市道路下 “共井、共管、共杆” 的管线密集困境,还需应对山区地势起伏、水田土壤高湿、河流地质复杂等自然挑战。

早期光缆建设因管理规范不完善,导致大量光缆存在 “身份信息缺失” 问题 ——光缆标志不清、路由不明的情况,无法追溯其起止点和走向。

image.png

同时,人员流动频繁、迁改记录不全、资料归档滞后等问题,使得光缆资源数据形成 “信息孤岛”,运维人员常常在抢修时面临 “无据可查” 的窘境。

目前多数运维场景仍依赖传统查找手段,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效率低、精度差、易损伤光缆等问题。在复杂环境下,往往需要多人组队协作,通过开挖路面、抬缆排查等方式作业,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还可能对正常光缆造成意外损伤。

传统光缆查找方式

(一)物理排查法

物理排查法是最基础的光缆查找方式,核心通过人工拽拉、目视检查等物理手段确认光缆走向。具体操作中,运维人员从已知端点出发,沿疑似路径逐一梳理光缆,通过标签核对、外观识别等方式确定目标光缆。

优势:

无需专业设备,在光缆标识清晰、路径简单的短距离场景(如机房内部)仍有应用。

局限性:

1. 效率极低,数百米光缆往往需要数人协作数小时

2. 适用性差,面对埋地、管道等隐蔽光缆完全失效

3. 风险较高,拽拉过程易造成光缆接头松动或纤芯损伤,且在 “共井” 场景中极易误判


(二)红光笔探测法

红光笔探测法利用红光笔向光纤注入可见红光,通过观察红光泄漏点定位光缆断点或识别目标光缆。其原理是光纤断裂处会出现明显的红光散射,运维人员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确认;在多根光缆并行场景中,也可通过末端红光显示区分目标光缆。

优势

设备便携、成本低廉、操作简单,适用于短距离、明敷或易接触的光缆查找,尤其在机房尾纤排查中应用广泛。

局限性:

1. 受距离限制,长距离光缆中红光会因衰减而无法识别

2. 依赖光缆暴露,对于埋地、管道等隐蔽光缆,即使存在断点也无法观察到红光


(三)OTDR 辅助法

在光缆查找中,常通过两种方式辅助定位:

1. 弯曲光缆法,通过现场弯曲光缆制造信号突变,与 OTDR 波形比对确认目标

2. 速冻液法,通过低温改变光纤衰减特性,实现光缆识别

优势:

测量距离远(可达数十公里)

局限性:

1. 存在技术盲区,对 G.657 等弯曲不敏感光缆,弯曲法完全失效

2. 操作复杂,速冻液法不仅操作难度大,还存在化学毒害风险


(四)射频探测法

射频探测法主要用于埋地或管道光缆的路由查找,通过向光缆加强芯注入射频信号,利用手持探管仪追踪信号轨迹确定光缆走向。

该方法曾是隐蔽光缆查找的主要手段,在电磁环境简单的郊区场景有一定效果。

局限

1. 信号干扰严重,高压线路、地下金属管线等会导致信号失真

2. 依赖加强芯,部分老旧光缆加强芯腐蚀或断裂后无法使用

3. 操作繁琐,需要机房与现场人员协同配合,且在无光缆井地段难以实施


光谷互连产品解决方案

光断缆测试仪GFD 系列

GFD 系列光断缆测试仪根据光纤弹光效应,通过光的干涉解调将光缆的敲击振 动信号转换为可视信号和音频信号,准确查找和识别铺设于人井、隧道、管道和电杆架空等环境下的目标光缆。设备具有界面友好,简单实用、查找精确、不损伤光缆等优点。

ScreenShot_2025-10-28_153141_494.png

敲一敲,听一听,即可确定目标光缆

5dc111c2490a0 - 副本.png

手机远程控制,数据实时共享

性能特点 

• 手机远程控制,数据实时共享,节省人工 

• 自动档位调节,省去重复设置烦恼

• 高灵敏度探测,无须成端,适用 APC 接头 

• OTDR 长度测试 一机集成,多场景应用

无标题.png

敲击查找光缆波形示例

ScreenShot_2025-10-28_162321_531.png

某运营商架空光缆目标光缆查找

适用环境

图片2.png




上一个:光缆资源清查 下一个:光缆故障点定位